8月21號,海南又放大招——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資產管理試點業務實施細則》,跨境資產管理試點正式開閘!那么,文件到底說了啥,有什么亮點,對你我有什么影響?如果來海南投資的,投資什么比較好?圍繞這幾點,博宇會計的小博就來給大家說說。
圖源:pexels,侵刪
一、文件到底說了啥?
圖源:中國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業官網截圖
2025年8月21日生效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資產管理試點業務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說白了就是給境外資金開了個“新入口”,允許老外和海外機構更方便地投資海南的金融產品。
(一)誰能投?——門檻比想象中低
境外機構:全球的銀行、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都能參與(試點初期180天內僅限這類機構);
境外個人:在海南學習、工作或生活滿1年,且有境內人民幣收入的(比如在海南賺的工資),就能用人民幣買理財產品;
港澳臺同胞:特別照顧!匯款買產品不占每人每天8萬人民幣的限額。
(二)能投啥?——品類豐富但風險可控
海南本地金融機構(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發行的這些產品都能買:
公募基金(R1-R4風險等級,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
私募資管產品(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發的);
保險資管產品(比如養老計劃、基建投資計劃);
排除項:最高風險的R5產品(比如期貨衍生品)暫時不讓投,怕老外玩不轉。
(三)怎么投?——人民幣結算、賬戶靈活
賬戶二選一:在海南銀行開人民幣結算賬戶(NRA) 或 自由貿易賬戶(FT),錢進出都走這個賬戶;
強制人民幣:必須用人民幣買產品、結算收益,資金“閉環管理”(減少匯率波動風險);
額度管理:試點總規模起步100億人民幣,后續看情況動態調整。
二、《細則》有什么亮點?
1、面向全球,門檻更友好
這次試點不僅僅是面向機構,也面向符合一定條件的境外個人投資者。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或地區,只要符合條件,都有機會參與。對于在海南學習、就業、生活的境外人士,或者符合海南外籍人才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來說,這提供了一個投資的新渠道。
2、投資產品選擇更多元
可以投資的產品種類不少,涵蓋了風險等級在R1(低風險)到R4(中高風險) 的主流資管產品。比如一些銀行理財產品、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的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公募基金,還有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等。這意味著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都有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3、開戶和資金進出更方便
境外投資者可以在海南自貿港內的銀行開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NRA賬戶) 或者 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 來參與試點。通過這些賬戶購買試點資管產品,賬戶的使用比較靈活。而且,《實施細則》鼓勵以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這既方便了投資者,也對人民幣國際化有推動作用。
4、試點規模有彈性,未來可期
初期試點規模設定為100億元人民幣。這個規模上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未來會根據海南自貿港的經濟金融發展情況、國際收支形勢以及市場的實際需求等因素,進行動態調整。這體現了“穩中求進”的思路,預留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5、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試點鼓勵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這為境外人民幣資金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通俗地說,就是能讓人民幣在“出去”之后,更方便地“回來”投資,對于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是有幫助的。
總的來說,海南跨境資管試點業務的啟動,是海南自貿港金融開放邁出的重要一步。它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更便捷的投資境內市場的選擇,同時也有助于吸引境內外資產管理機構關注海南,促進當地金融生態的豐富和發展。
三、《細則》對你我有什么影響?
2025年8月21日正式實施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資產管理試點業務實施細則》(簡稱《細則》),聽起來高大上,但對咱普通人、在海南生活工作的老外,甚至港澳臺同胞,其實藏著不少“接地氣”的好處!
簡單說就是:境外資金進海南更方便了,而海南本地的錢也可能更“活”了。具體如下:
(一)對在海南的老外和港澳臺同胞:投資新路子
1.老外也能買本地理財產品了:
如果你是在海南學習、工作或生活滿1年的境外個人(比如外籍教師、企業高管),用你在海南賺的人民幣工資,就能買海南的基金、保險資管等產品,不用再把錢搬來搬去折騰。
2.港澳臺同胞匯款“不限量”:
港澳臺朋友通過試點買產品,不占每人每天8萬人民幣的匯款額度,轉賬更自由。
3.資金進出更省心:
必須用人民幣結算,錢只能通過專用賬戶(如NRA賬戶、FT賬戶)進出,到期收益原路返回,減少匯率波動風險,也不用擔心換匯麻煩。
(二)對海南本地企業和打工人:機會變多了
1.金融機構生意更旺:
銀行、基金公司能吸引境外資金進來,管理規模大了,托管費、手續費收入可能增加——比如中行、華夏銀行等已啟動試點,后續可能擴招人手或升級服務。
2.旅游、醫藥、科技企業間接受益:
境外資金流入后,可能通過資管產品投向本地項目。比如:
旅游消費:更多錢支持酒店、免稅店建設;
醫藥健康:博鰲樂城醫療項目可能獲得資金;
高新技術:科技園區融資更便利。
3.就業機會可能增加:
資管機構扎堆海南(比如國際巨頭設分部),金融、法律、技術服務等崗位需求可能上漲,對本地求職者是利好。
(三)、對人民幣和普通人的“隱形好處”
1.人民幣更“國際化”:
強制用人民幣結算,讓離岸人民幣有地方投資生息,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長期看,匯率波動可能更穩,出國換匯成本或降低。
2.海南消費環境升級:
錢多了→企業融資容易→可能推動商場、景區、醫療等配套升級,本地人生活便利度提升。
四、2025年在海南投資什么比較好?
(一)境外個人:用“海南收入”投資本地理財產品
1. 誰可投:在海南學習/工作/生活滿1年、且有境內人民幣收入的境外個人(如外籍高管、留學生)。
2. 投什么:海南金融機構發行的 R1-R4風險等級產品(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保險資管),門檻低、風險可控。
3. 優勢:
資金閉環管理,人民幣結算,免匯率波動風險;
港澳臺同胞投資匯款不占每人8萬/年額度。
實操建議:在海南銀行開立NRA或FT賬戶,用本地工資收入配置穩健型基金產品。
(二)金融機構:跨境資管服務鏈
1. 試點機構:本地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可發行跨境資管產品,吸引境外資金增量(如中行、華夏銀行已啟動試點)。
2. 配套服務:
托管與結算:銀行托管費收入增長;
專業服務:法律、會計、跨境合規咨詢需求上升。
3. 趨勢:政策推動境內外資管機構入駐海南,形成產業生態圈。
機會點:關注本地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擴張,或配套服務企業的合作機會。
(三)實體產業:間接受益的三大領域
跨境資金流入后,可能通過資管產品投向海南重點產業:
1. 旅游消費:免稅購物、高端酒店、文旅項目(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消費基建);
2. 醫療健康: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區的新藥研發、康養項目;
3. 高新技術:航天科技、海洋經濟、數字經濟等自貿港重點產業。
邏輯:資管產品募資→投向實體項目→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產業升級加速。
(四)注意政策限制與節奏
1. 初期門檻:
180天內僅限境外持牌金融機構參與(如外資銀行);
個人投資者需滿足居住+收入證明要求。
2. 額度限制:試點總規模起步100億元,后續動態調整。
3. 產品風險:僅開放R1-R4中低風險產品,禁止R5高風險衍生品。
(五)總結:普通人如何借勢?
在海南的境外人士:用本地收入配置穩健理財,分散資產風險;
本地從業者:關注金融、專業服務崗位需求增長;
企業主:旅游、醫療、科技類企業可能獲資金傾斜,可對接資管機構融資。
政策價值(專家觀點):
- 王少輝(中行海南研究院):海南成單邊開放試驗田,全球資金可直接入場;
- 董希淼(招聯首席研究員):試點為境內機構打開“國際窗口”。
提示:跨境投資需注意反洗錢等合規要求,建議通過銀行或持牌機構操作。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開政策,不構成投資建議,決策前請咨詢專業機構。)
來源:本文由海南博宇會計編輯通過AI工具輔助創作,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引導,具體以實際咨詢為準,相關政策以官方發布為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溫馨提示:大家如果想在海南注冊公司、各類資質辦理,或需要公司財務代理,或是有關于海南落戶的問題,歡迎咨詢我們海南博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