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自媒體平臺發布消息稱,海南自由貿易港將于2023年關閉,之后需要簽證才能登陸該島。這些都是假信息!
問:來海南需要簽證嗎?
答:海南目前正在與國家有關部門制定計劃。目前的方案是,進入海南島的人在通關作業后仍然使用身份證,和現在的沒有什么區別。最終方案將由海南和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確定。
問: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什么時候關閉的?
答:《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2025年前,全島適時封關。
海南自貿港計劃2023年底前具備通關硬件條件,軟件完善還需1-2年時間。相信2025年前可以完成通關。
問:什么是“一線”自由化和“二線”管制?
答:“一線”是指海南自貿港與全球的連接,“一線”的放開意味著與全球的連接更加順暢。
“二線”指的是與中國的連接,“二線”的管控,預示著海南自貿港與中國的連接未來將得到管理。管理的對象主要是商品、商品和交通工具,而不是人員,人員會采取方便、無影響的管理。
“一線”自由化并不意味著國家的開放,“二線”管制并不意味著切斷聯系。如果切斷與大陸的聯系,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沒有活力,而依靠大陸恰恰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優勢。我們將通過自由貿易港建設,進一步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內地和世界的聯系。
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將高標準建設開放口岸和“二線口岸”基礎設施和監管設施,在洋浦保稅港區等符合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率先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控的進出口管理制度。
問:海南自貿港目前實施的“一線”自由化和“二線”管控是什么?
答:目前,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作為承接自貿港政策的先行區和示范區,除禁止進出口、限制出口和需要檢驗檢疫的貨物外,已率先試行對進出洋浦保稅港區貨物“一線”放開和“二線”管控的出入境管理制度。
2020年6月3日,海關總署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洋浦保稅港區監管辦法》,內容包括:
首先,在區域內試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規劃中明確的加工增值稅政策
對鼓勵類工業企業生產的不含進口料件或含進口料件,在洋浦保稅港區加工增值超過30%的貨物,出境銷售免征進口關稅,并按規定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二是簡化“一線”申報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除需要口岸檢疫或許可證核查的貨物外,包括履行國際公約和條約的貨物或涉及安全準入管理的貨物,企業無需向海關申報,海關直接放行,最大限度實現一線準入。
三是突出區域內自由,強化區域內企業主體責任,實行企業自律管理
正常情況下,區內企業可依法開展中轉組裝、加工制造、貿易、R&D及再制造、檢驗維修等業務。其經營活動無需辦理海關手續,貨物在保稅港區無儲存期。取消海關賬簿管理,避免海關核查等常規監管程序。同時,海關將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實現風險篩查和智能研判,實施重點稽核檢查,實施高效精準管理。
四是嚴格“二線”管理
加強圍網管理,強化卡口功能,海關依法對保稅港區內企業和進出保稅港區的車輛(含行政車輛)、貨物、物品、人員進行檢查監督。
五是改革統計方法
改變海關實時逐票統計的原有方式,將統計數據采集手段延伸至洋浦保稅港區管理機構建立的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實現自動匯總統計。
六是支持發展國際中轉和組裝業務
對于國家禁止進出境的貨物,可以在符合海關要求的特殊工作場所開展國際中轉合并業務,簡化中轉合并貨物的數據報送方式,實現電子倉單傳輸。
七是建立協同管理機制
依托洋浦保稅港區管理局建立的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統一、規范、真實、可靠的信息底賬數據庫,實現區內政府部門、口岸監管機構、企業之間的信息互聯、數據溯源、責任追究,建立地方監管、多部門協同監管、企業自我管理的機制。
八是不禁止在小區內居住和設置商業設施進行經營
考慮到海南自貿港涉及商業消費等業態,洋浦保稅港區不禁止設立營利性商業設施。